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厭世時代的生命哲學

作者: 森岡正博
出版社: 衛城出版
原作名: 生まれてこないほうが良かったのか?ー生命の哲学へー
译者: 卓惠娟
出版年: 2024-1-31
页数: 352
ISBN: 9786267376188

内容简介

死是這樣地短暫,為何生卻如此漫長?

當呼吸都讓人滅頂、世俗使人憤恨,肯定生命有何意義?

厭世時代絕無僅有的生命指南,日本讀者共鳴「這本書改變了我!」

太宰治曾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叔本華寫下:「一切生命的本質即是痛苦。」

2500年來人類朝朝暮暮地徘徊在生死之間,所求究竟為何?

以親情為名的勒索、毫無盡頭的工作加上看不到希望的未來,當厭世成為日常時,我們都在不斷叩問自己:「我的出生有何意義?」這個撕心裂肺的問句在你我心中浮繞,手機平板上不斷傳來的最新訊息更讓我們喘不過氣,我們都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多久才會結束。

我們總以為自己的煩惱是孤獨的,卻沒想到這段對出生的質疑自古皆然。從上古以來,人類創造了漫長的文明歷史,歷經了藝術文化的興盛、戰爭時期的毀壞崩解,不論繁盛或衰敗,人們總是在煩惱自身誕生與存在的理由。若人類生下來必然經歷痛苦與折磨,那是否從未誕生才是種幸福?若社會文明無法讓痛苦消卻,那我們又有何資格生育後代?

不論是《哈姆雷特》中「你何必生育一些罪人」的哭喊,還是太宰治寫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就連佛陀都不斷告訴我們,跳脫輪迴才是解除痛苦,人類生命彷彿就是不值得一提的碎片,短暫而破爛。在這複雜的人生中,我們總是不斷反問自己:究竟要如何正視「存在」的意義?選擇死亡帶來的是解脫還是延續?然而,當我們拾起對生命的悔悟時,我們是否真正看見了認同生命價值的先決條件呢?

本書作者森岡正博獨創「生命研究」,長年關注腦死、墮胎、殘疾人士的人權運動以及生死問題,更反省當代優生學觀念,諸如腦死是否就是死亡?殘疾人士有「被生下來」的價值嗎?在書中,森岡正博細細梳理了生死交錯的複雜關係,帶領讀者細數2500年前以來人類靈魂如何回答「為何而生」的生存叩問。至今,我們也時常因為生存之痛而對生命毫無期許,既無法真心渴望死亡,卻對生存滿腹懷疑,但跟著森岡正博的文字,也許你可以看見生命新的價值與意義。

本書送給每一口呼吸都隱隱作痛的你。

作者简介

森岡正博

一九五八年生於日本高知縣,大阪府立大學人間科學系博士,現任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系教授、日本大阪府立大學人類社會學系名譽教授,研究範疇涉及現代哲學、生命哲學、應用哲學等哲學領域。

森岡正博是「生命研究」一詞的開創者,他不僅僅關注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包括親情、性別),更關注腦死、墮胎、殘疾人士的人權運動以及生死問題。作為一名人類學者,他也投身於社會現實的研究,包括關注日本腦死新生兒的器官移植問題、近代日本草食系男子的興起等議題。

卓惠娟

日文專職譯者。已出版譯作超過身高,包括《半導體地緣政治學》、《哲學超圖解》、《超譯佛經》、《戀戀銅鑼燒》、《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佛陀教你不生氣》等。

目录简介

1.「你必須活下去!」

梅菲斯特與「否定誕生的核心理念」

「你必須活下去!」

獲救的浮士德靈魂

《浮士德》與否定出生

2. 出生是傷害嗎?

伊底帕斯王

對世界與人生的詛咒

貝納塔的「誕生傷害論」

反出生主義的影響

3. 叔本華的反出生主義

叔本華將康德哲學轉換為生命論

存活意志

一切生命的本質即是痛苦

「無意志」的狀態才是至高之善

關於自殺

即使死亡依然保持不滅的本質

叔本華的影響力

4. 輪迴不滅的真我

輪迴思想的誕生

透過熟睡而回到原本的真我

「汝即彼」

5. 佛陀對於誕生的思考

一切皆苦

涅盤寂靜

沒有出生比較好嗎?

原始佛教與自殺

相关文件下载地址
©如无另外标注,通用访问密码:1509
0

网站公告

请按Ctrl+D收藏网站